第364章 全国推广启新局,杏林仙纹终凝聚

二、攻坚组:西部帮扶破困境,极端条件验模式

柳若璃五人抵达西部某省时,眼前是连绵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路崎岖。这里的医疗基础比想象中更薄弱——很多村庄没有卫生室,村医不足百人,且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药品供应更是困难,有些偏远山村的村民,要骑毛驴走几十里山路才能买到感冒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先从最偏远的黄土村入手,这里是全县最后一个没有卫生室的村庄。”柳若璃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说,“沈清薇、苏瑶负责搭建临时卫生室,配备基础设备和药品;苏晴、叶婉清联系东部省份的对口帮扶医院,协调专家和设备支援。”

沈清薇和苏瑶带着从县里协调来的简易诊疗设备和常用药,跟着村支书来到黄土村。村里的临时卫生室设在一间废弃的土坯房里,两人用了一整天时间,把土坯房打扫干净,铺上水泥地面,安装好诊疗床、血压计,摆上药品柜。当“黄土村临时卫生室”的牌子挂起来时,村民们都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期待。

“我们村终于有卫生室了!以后看病不用再走几十里山路了!”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沈清薇笑着说:“明天就有医生来坐诊,以后每周都会有医生来,大家有啥病,随时可以来看。”

第二天,东部某省对口帮扶医院的专家团队就赶到了黄土村。专家们刚下车,就被村民们围了起来——有来看感冒的,有来看关节炎的,还有来咨询慢性病的。内科专家王医生给一位老人看完病,叹了口气:“这老人患有高血压,却从来没吃过降压药,要是再拖下去,很容易引发中风。我们这次带来了半年的降压药,以后会定期送药过来。”

苏晴和叶婉清则在县里协调建立“西部医疗帮扶中转站”,整合东部支援的设备和药品,再由中转站向各个村庄配送。为了解决山路运输问题,她们从东部协调了10辆改装越野车,配备了专门的司机和导航设备,确保药品能在24小时内送到各个村庄。

但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西部的冬天来得早,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山路结冰,越野车无法通行,偏远村庄的药品供应再次中断。“我们得想办法解决冬季运输问题。”柳若璃对众人说,“可以借鉴东北林区的经验,组建‘雪地摩托医疗小分队’,在冬季用雪地摩托配送药品和义诊。”

苏晴联系了东部的企业,捐赠了5辆雪地摩托,叶婉清则培训了10名当地的年轻村民,组成“雪地摩托医疗小分队”。当第一场雪落下时,小分队就出发了——他们骑着雪地摩托,冒着寒风,穿梭在结冰的山路上,为偏远村庄的村民送药、义诊。

黄土村的老人看着雪中驶来的雪地摩托,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冷的天,你们还来送药,真是太感谢了!”小分队的队员笑着说:“只要你们能看上病、吃上药,再冷的天我们也来。”

在西部的三个月里,攻坚组协助当地建立了20个临时卫生室,培训了50名基层医生,组建了“越野车医疗配送队”和“雪地摩托医疗小分队”,解决了10个偏远县的药品供应问题。东部对口帮扶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开展义诊100多场,接诊患者5000多人,发放药品3000多盒。

当柳若璃五人离开西部时,当地的村民们自发地来到村口送别,手里拿着自家种的红枣和核桃:“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吃上药,你们一定要常来啊!”

三、全国普惠见成效,杏林仙纹终凝聚

一年后,九人回到九忆居。石桌上的全国县域地图上,每个县域都标注着“医疗普惠覆盖”的绿色标记——从东部的平原到西部的戈壁,从南部的湖区到北部的林区,医疗惠民的种子已在全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