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和牛顿,也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这不仅仅是一根龙骨的安放,这更是大华海军,从木船时代,迈向铁甲时代的历史性一步。
这艘被李信亲自命名为“定远号”的铁甲舰,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
它的设计图纸,由王希和牛顿联手绘制,融合了东西方最顶尖的智慧。
全舰长一百二十米,宽二十米,满载排水量预计将达到八千吨。
它的船体,将全部由两层五十毫米厚的锻造钢板构成,中间还填充了厚厚的柚木,足以抵御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火炮的轰击。
它的动力,将是两台由格物院最新改良的“三胀式”高压蒸汽机,能爆发出超过一万匹的马力,预计最高航速可以达到十八节。这个速度,在当时的风帆战列舰看来,简直是风驰电掣。
而它的武器,更是堪称恐怖。
在船体的中轴线上,前后各布置了一座双联装的、口径高达三百零五毫米的后装线膛主炮。这种巨炮,发射的穿甲弹,足以在两千米外,击穿任何一艘西洋战舰的装甲。
在船体的两侧,还密密麻麻地布置了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以及数十挺用来防御鱼雷艇的五雷神机。
整艘战舰,就是一个移动的海上钢铁堡垒。
它的设计理念,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甚至带上了一丝后世“无畏舰”的影子。
当然,要将这样一艘划时代的战舰,从图纸变为现实,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材料。
要锻造三百毫米口径的巨炮炮管,要轧制五十毫米厚的装甲钢板,都需要特种钢材和极其复杂的工艺。
为此,李信不惜血本,在上海旁边,又建立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江南钢铁厂”。他甚至把宋珩之也派了过来,让他用“流水线”的理论,来优化钢铁厂的生产流程。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试验。
有一次,在进行炮管的淬火工艺时,因为温度没有控制好,一根价值数万两白银的炮管,当场开裂报废。负责此事的工匠,吓得当场就要自尽谢罪。
是王希拦住了他,对他说:“陛下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没有罪,你只是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错误答案。把失败的原因记录下来,我们继续试!朝廷的钱,就是给你们拿来试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