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划江而治定国策 步步为营谋北伐

肇庆大捷的凯旋之师尚未完全卸甲,硝烟味仍隐约萦绕在新京广州的街巷之间,但柏凌云的目光已越过捷报与欢呼,投向了更为宏大而艰难的棋局。御驾亲征的胜利,如同一声惊雷,震慑了岭南宵小,暂时压下了列强的窥伺,却也意味着,与北方清廷的全面对抗已无可避免地提上日程。

奉天殿内,灯火彻夜通明。北伐,这两个字重若千钧,牵动着帝国的每一根神经。一场关于帝国未来战略方向的最高决策会议正在这里进行。与会者除了柏凌云、文履谦、柏凌岳、柏凌峰等核心,还特意召见了刚刚立下大功、对军务愈发熟悉的柏凌锐,以及负责情报与特殊行动的何三。

“大哥!还等什么?”柏凌岳猛地站起,激动得一拳捶在铺着地图的桌案上,震得茶杯一跳,“咱们刚宰了李翰章,弟兄们刀口的热血还没冷!正该一鼓作气,杀过韶关,拿下湖南,直冲到长江边上去!让江北那帮窝囊废听听咱们的声势!”

文履谦轻轻放下茶盏,瓷器与木桌接触发出清脆的一声响,恰到好处地压住了柏凌岳话语的余音。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凌岳将军,气吞山河,令人钦佩。可北伐,不是江湖好汉砸场子,打完就能拍屁股走人。我们脚下这‘新京’,站真的站稳了吗?倾巢而出,若后院起火,或是北伐受挫,咱们这艘刚下水的新船,经得起这般风浪吗?”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划过长江:更为关键者,北方情形复杂。清廷虽败于洋人,威信扫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控制全国大部分省份。各地督抚如两江的刘坤一、湖广的张之洞,皆拥兵自重,态度暧昧。洋人列强盘踞京津、上海,其态度更是微妙,若见我大军北进,难保不会再次干预,或扶持清廷,或另有所图。

柏凌峰补充道:“文相所言极是。我军长于速战、奇袭,然北方平原广阔,利于大兵团骑兵作战,此非我军所长。且气候、地理、民情皆与南方迥异,仓促北进,恐水土不服。”

柏凌岳有些不服,但也知二人所言有理,急道:“那难道就困守岭南,坐等清廷缓过气来,或等列强做好准备来围剿我们吗?”

一直沉默倾听的柏凌云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决定性的力量:“凌岳之意,是朕之心。北伐必行,中原必复!然文相与凌峰之虑,亦是老成谋国之言。莽撞北进,非智者所为。”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深邃,手指重重地点在长江流域:“朕意已决,北伐之策,不在于速胜,而在于‘稳’与‘准’!现阶段之战略目标,非直捣黄龙,而是——划江而治,固本培元!”

“划江而治?”众人目光一凝。

“不错!”柏凌云的手指沿长江划过,“长江天堑,乃南北天然分界。我军现阶段之目标,乃是稳固两广,北取湖南、江西,东图福建,将整个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富庶之地,纳入帝国版图!以此为基础,利用长江水运之利,整合资源,深度革新,积蓄力量!”

他详细阐述其步步为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