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实也就二十多万),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他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坐船晕得厉害,曹操就想出个馊主意:把战船用铁链连起来,上面铺木板,这样就稳了。但这么一来,战船机动性就没了。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出破绽,建议用火攻。他写了封信给曹操,假装投降。曹操老奸巨猾,竟然信了——可能是连胜之后飘了。
决战那天,黄盖带了十艘船,装满柴草,浇上油,外面裹着布,趁着东南风,直奔曹军水寨。快到的时候,黄盖下令点火,自己跳上小船逃跑。十艘火船像十条火龙冲进曹营,连在一起的战船根本没法分开,瞬间烧成一片火海,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的营寨。孙刘联军趁机进攻,曹军大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三国志》)。
曹操带着残兵逃跑,一路上又冷又饿,还老被刘备的军队追杀,狼狈到极点。走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曹操下令让老弱士兵铺路,骑兵踩着过去,老弱士兵死了一大片。曹操逃出后,笑着说:“刘备还是不行,要是早点在这里放火,我就完了。”话音刚落,就传来刘备放火的消息,幸好曹操已经走远了。
赤壁之战是曹操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再也没能统一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赤壁战败后,曹操没有消沉,而是把精力放在巩固北方上。他改革官制,兴办教育,发展生产,还写了不少诗,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心态也是没谁了。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建立魏国;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这时候有人劝他称帝,他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当周文王吧。”(意思是让儿子称帝)
晚年的曹操,变得越来越多疑。他怕别人害他,说自己“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我睡觉时别靠近我。”有天他故意装作睡着,一个侍从过去给他盖被子,他跳起来就把侍从杀了,然后继续睡,醒来后还假装惊讶:“谁杀了我的侍从?”从此没人敢在他睡觉时靠近。
他还杀了不少名人,比如神医华佗。华佗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治疗头风病),曹操以为华佗想害他,把华佗关进监狱弄死了。还有名士孔融、崔琰,都因为说话得罪了曹操,被他杀了。这大概就是权力的副作用吧——站得越高,越怕失去,越容不得异己。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说自己死后要薄葬,“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还把姬妾们安置在铜雀台,让她们学会织布自给自足。这遗嘱倒挺实在,不像有的皇帝死了还要折腾。
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武皇帝,这就是“魏武帝”的由来。
聊了这么多,估计有人会问: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历史人物哪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他残忍多疑,杀过不少无辜的人;但他也雄才大略,统一北方,让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他是个诗人,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悯;也是个政治家,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腕纵横捭阖;更是个军事家,打了官渡之战这样的经典胜仗,也有赤壁之战这样的惨败。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他:“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翻译过来就是:这哥们太牛了,是个超世的豪杰。
不管你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