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辽景宗耶律贤:大辽的"病秧子"皇帝,"大辽的中兴之主"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先派兵灭了北汉,然后趁着士气正盛,直接率军攻打辽的南京(今北京)。南京是辽的重要城市,一旦丢了,燕云十六州就危险了。消息传到上京,耶律贤正在病床上喝药,一听这话,把药碗往桌上一放:赵光义这是欺负朕身体不好啊!

他立马召集大臣开会,商量对策。有人说:宋朝刚灭了北汉,士气正旺,咱们还是先避避风头,等他们疲惫了再打。有人说:南京不能丢,咱们得赶紧派兵去救!耶律贤看向萧燕燕,萧燕燕说:避风头只会让宋朝更嚣张,咱们得打,但不能硬拼。可以派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率军,从左右两路包抄宋军,同时让南京守军坚守,拖垮宋军。

耶律贤采纳了萧燕燕的建议,任命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耶律斜轸为南院大王,各率一万骑兵,驰援南京。这两个人都是辽的名将,耶律休哥擅长冲锋,耶律斜轸擅长谋略,配合起来天衣无缝。

宋军围攻南京一个多月,没攻下来,士兵们已经很疲惫了。这时候,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军队到了,他们趁着夜色,从宋军的两侧发起进攻。宋军没想到辽军来得这么快,一下子乱了阵脚。耶律休哥一马当先,拿着长枪冲进宋军阵中,左冲右突,杀得宋军哭爹喊娘。宋太宗吓得赶紧坐上驴车,往南逃跑,连盔甲都丢了。(出自《辽史·景宗本纪》:秋七月癸未,耶律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少却;休哥、斜轸横击,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梁河之战,辽军大获全胜,不仅保住了南京,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消息传到上京,耶律贤虽然还在病床上,但笑得特别开心。他让人把缴获的宋军旗帜挂在宫殿门口,对大臣们说:朕早就说过,咱们大辽不是好欺负的!

不过,耶律贤也没得意忘形。他知道宋朝虽然打了败仗,但实力还在,不能掉以轻心。他让耶律休哥继续守南京,加强边境防御;又让萧燕燕负责安抚百姓,鼓励农民种地,储备粮食,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果然,过了几年,宋太宗又想报仇,派大军分三路攻打辽。耶律贤还是用老办法,派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率军抵抗,自己则在后方调度粮草和援军。这一次,辽军还是赢了,宋军损失惨重,从此再也不敢轻易攻打辽了。(出自《辽史·景宗本纪》:雍熙三年春正月,宋遣曹彬、崔彦进、米信由雄州道,田重进由飞狐道,潘美、杨业由雁门道来攻。三月,休哥败宋兵于涿州东,杀获殆尽。)

耶律贤当了十四年皇帝,这十四年里,他把穆宗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大辽从混乱走向稳定,从衰弱走向中兴。历史学家说他是辽朝的中兴之主,这话一点都不假。

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到了后期,他几乎天天都在病床上,连批阅奏折都得让萧燕燕念给他听,然后他口述,萧燕燕代笔。有时候,他会看着窗外发呆,萧燕燕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朕要是能多活几年,就能把大辽治理得更好,就能看到辽宋和平相处,百姓安居乐业了。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耶律贤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他把萧燕燕和耶律休哥、韩德让等心腹大臣召到床边,说:朕死后,让太子耶律隆绪继位,他还小,你们要辅佐他。然后,他拉着萧燕燕的手,声音很轻:以后大辽的事,就拜托你了。

没过多久,耶律贤就在上京的宫殿里去世了,享年三十五岁。(出自《辽史·景宗本纪》:雍熙二年九月壬子,崩于云州行宫,年三十五。庙号景宗,葬乾陵。)

他死的时候,太子耶律隆绪才十二岁,根本没法处理朝政。萧燕燕按照耶律贤的遗愿,以太后的身份摄政,继续治理大辽。她没有辜负耶律贤的信任,重用耶律休哥、韩德让等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后来,辽和宋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老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争之苦。

参考《辽史·景宗本纪》《辽史·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