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窦建德:轻赋宽刑收众志,虎牢一败风云改!

窦建德成为队伍“老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队伍,继续推行自己的“仁义政策”。他率领队伍攻占了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窦建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减轻赋税:老百姓只需要交很少的粮食,比隋朝的时候少了一半还多;

—鼓励种地:凡是愿意种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种子和农具,要是遇到天灾,还能免交赋税;

—重视人才:不管是隋朝的官员、读书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有才华,都能得到重用;

—严明法律:不管是谁,只要犯了法,都要受到惩罚,就算是窦建德的亲戚,也不例外。

这些政策一推出,老百姓都高兴坏了,纷纷说:“窦将军真是咱们的救星啊!”很多老百姓主动加入窦建德的队伍,还有很多隋朝的官员和读书人,也都来投奔他。窦建德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成为了河北地区最强大的反隋势力。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杨广后,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准备返回关中。窦建德知道后,对部下说:“宇文化及杀了皇上,是天下的罪人,咱们一定要杀了他,为皇上报仇!”他率领大军,在魏县(今河北魏县)跟宇文化及展开了一场大战。宇文化及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窦建德的对手。最后,窦建德打败了宇文化及,还活捉了他的弟弟宇文智及等人。

窦建德杀了宇文化及后,不仅得到了很多金银财宝和武器装备,还得到了很多隋朝的官员和宫女。他把宫女都放了,让她们回家跟家人团聚;把隋朝的官员,只要愿意为他做事的,都委以重任。有一次,窦建德抓住了隋朝的御史大夫裴矩。裴矩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窦建德就请他当自己的“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宰相),让他帮自己制定法律和政策。在裴矩的帮助下,窦建德的“夏”政权越来越规范,治理得井井有条。

公元619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帝,建立了“夏”政权,改元“五凤”。他封自己的妻子曹氏为皇后,儿子窦建德为太子,还设置了百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窦建德称帝后,并没有像王世充那样贪图享乐,反而更加勤奋,每天都要处理政务到很晚,还经常亲自去民间考察,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旧唐书·窦建德传》里说,窦建德称帝后,“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意思就是:窦建德鼓励农民种地养蚕,他统治的地区没有小偷,商人可以在野外睡觉,不用担心被抢劫。这在隋末乱世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很多其他地区的老百姓,都纷纷跑到窦建德的统治区生活,窦建德的“夏”政权,也成为了隋末“最受欢迎的割据势力”。

窦建德的“夏”政权虽然强大,但他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李唐。李渊在长安称帝后,派李世民率领大军东征,首先消灭了王世充的“郑”政权。王世充知道自己打不过李世民,就派人去河北找窦建德求援,还说:“现在李世民消灭了我,下一步就会攻打您,咱们唇亡齿寒,您一定要帮我啊!”

窦建德身边的大臣们,有的劝他不要去救王世充,说:“王世充是个小人,咱们跟他不是一路人,没必要帮他。”有的则劝他去救,说:“李世民太厉害了,要是王世充被消灭了,咱们就会成为李唐的下一个目标,不如咱们先帮王世充打败李世民,然后再消灭王世充,统一中原!”窦建德觉得后一种说法有道理,就决定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去救援王世充。

公元621年,窦建德率领大军来到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虎牢关是个险要关口,易守难攻,李世民早就率领大军在这里设下了埋伏。窦建德的大军来到虎牢关后,李世民派人去挑战,窦建德的士兵出战,结果被李世民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知道李世民不好惹,就下令大军在虎牢关附近扎营,跟李世民对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峙了几天,窦建德的军队开始出现问题。首先,粮食不够了——窦建德的大军有十几万人,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可虎牢关附近的粮食早就被李世民的军队抢光了,粮食只能从河北运过来,可李世民又派军队偷袭运粮队,粮食越来越少。其次,士兵们开始想家了——窦建德的士兵大多是河北人,出来打仗已经好几个月了,都想回家跟家人团聚,士气越来越低。

窦建德身边的军师凌敬,劝他说:“咱们现在跟李世民对峙,也不是办法,不如咱们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太原(今山西太原)。太原是李唐的老巢,只要咱们打下太原,李世民就会率军回援,王世充的围就能解了。而且太原的粮食很多,咱们还能补充粮食,一举两得!”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计策,可窦建德却听了王世充派来的使者的话。王世充的使者说:“窦陛下,洛阳现在已经快撑不住了,您要是再不出兵,洛阳就会被李世民攻破了!您一定要赶紧攻打虎牢关,救洛阳啊!”窦建德觉得使者说得有道理,就拒绝了凌敬的建议,决定率军攻打虎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