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实行配给。”她继续说,“成人每天两块干面包,儿童一块,伤病员加半块。粮仓剩余干净口粮统一登记,由监督组每日发放。”
她顿了顿:“同时开放山林水域。允许集体采果、捕鱼,但必须成组行动,不得单独进林。所获食物傍晚交至打谷场统一分配,私藏者按偷粮论处。”
台下有人皱眉:“野果能顶几天?鱼又不是天天能捞着。”
“顶一天是一天。”艾琳答,“我们等不来天晴,就得自己找活路。”
她转向彼得:“召集骨干,议事木屋见。”
木屋内,八名精壮村民已列队等候。艾琳进门便说:“北岭小道还能走吗?”
“昨夜我去看过。”彼得答,“泥泞,但马不能行的地方,人还能爬。”
“那就走人路。”她取出地图铺在桌上,“绕开古道哨卡,经鹰喙崖西侧下谷,去大石镇买粮。要三百斤黑麦粉、五十斤豆子、二十斤盐。”
众人神色凝重。那条路险,且靠近敌控区。
“谁去?”她问。
八人全部上前一步。
艾琳逐个看过去,点出六人:“你们六个,加上彼得和老汤姆的儿子。每人配长矛一把、短刀一柄、干粮三日份。路上不许生火,不许说话,天亮前出发,入夜前必须扎营。”
她取出一卷麻布包好的铜币:“这是村库最后积蓄,交给你。”她看着彼得,“若遇巡逻队,能避则避,绝不交战。任务是带回粮食,不是打仗。”
彼得接过布包,系在腰内。
“另一件事。”艾琳转向其余人,“组织三十人分三组,轮流入林采食。只采认识的果子,不确定的宁可不吃。另挑十人修渔网、清河段,在浅水设陷阱。每日收成报我,统一分配。”
一名老农犹豫道:“万一采到毒果,吃出事来怎么办?”
“每组配一名认得草木的老人带队。”艾琳说,“误采者,带队人同责。”
她环视一圈:“还有问题?”
无人应答。
“散。”
众人离开后,艾琳独自留在木屋。她打开兵器箱,取出一把备用短刀,检查刃口,放入彼得的行囊。又将一张折叠的路线图塞进他内衬口袋。
“明天启程?”彼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