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农业技术的创新

第六天,她组织周边村落的代表来观摩。十几个人站在新修的塘边,听老农讲解怎么控制水流。有人伸手摸了摸渠壁,说:“这比我们那边的沟结实。”

“关键在分段。”老农说,“水来了先存住,用多少放多少,不浪费。”

一个年轻人问:“要是下雨太大呢?”

“塘口有溢流口,水多了自动排走,不会淹田。”

艾琳站在一旁,没多说话。等大家问得差不多了,她说:“技术不难,难的是敢不敢改。今天看到的,回去都能照着做。需要种子、工具,找农务官登记,公仓统一调拨。”

第七天,试验田的麦苗冒了头。绿油油的一片,比旁边老田的苗高出半寸。消息传开,不少人主动来找农务官,想报名参加下一轮试点。

当晚,艾琳仍在西厢议事厅。农务官送来最新报表,上面写着:

“灌溉工程进度完成百分之七十,预计三日内全线通水。轮作田出苗率达九成,无病害。参与农户反馈积极,申请扩大试点面积。”

她看完,轻轻放下纸页。外面天已黑透,廊下灯笼亮着。她没让人撤灯,也没回寝居。转头对文书说:“把最近的农务卷宗都搬来,我要再看一遍。”

文书应声而去。她坐着没动,目光落在桌角的地图上。东区那片试验田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写着两个字:可行。

她伸手摸了摸那份报表,指尖压在“出苗率九成”那一行。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了纸张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