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八方来客

《庙堂之外》所带来的震撼效应远超预期。

蒋山长与诸位教习商议后,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计划不再遴选三个开场节目,而是集中全力。

将这首已然展现出惊人感染力的曲目,打造成鸿儒书院在此次文魁大比上的王牌!

他们让琴艺超群的欧阳行与琵琶技艺惊艳的孙清浩加入演出。

欧阳行的古琴底蕴深厚,能为曲子奠定苍茫大气的基调;

孙清浩的琵琶则能在间奏和某些情绪转折处,增添金戈铁马般的锐利与叙事张力,使得整首曲子的层次更加丰富。

有这两位顶尖高手参与编曲和排练,根本无需陈耀祖再多操心。

他们精心调配了上百名嗓音条件好、乐感佳的学子组成合唱团,又挑选了数十名擅长器乐的学子组成伴奏乐队。

当古琴的沉郁、琵琶的清越、鼓点的铿锵,与上百人雄浑而充满感情的合唱融合在一起时,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所有参与排练的人都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蒋山长在一次审阅排练后,抚掌赞叹:“有此一曲,足矣!必能让天下学子,见识我鸿儒之风骨与胸怀!”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整个长乐郡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变得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热闹。

通往鸿儒书院的各条道路上,车马络绎不绝,旌旗招展。

来自四大书院以及其他知名学府的学子、各地闻风而来的文人墨客、甚至还有京城赶来见世面的世家子弟,如同百川归海,齐聚于此。

鸿儒书院早已在山下设立了接待处,身着统一服饰的管事和学子们忙得脚不沾地。

引导安排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入住早已准备好的馆舍。

书院秉持着待客之道,力求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

文魁大比的场地,设在山下那片极为开阔的广场上。

此刻,广场四周已搭起了高高的看台,中央是宽阔的演武(文)台。

即便座无虚席,周围仍有大片空地可供闻讯赶来的百姓围观,共享这三年一度的文坛盛事。

书院内部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教习们忙于接待各方友人、筹备大比事宜,课程相对宽松了许多。

陈耀祖等人乐得清静,正好抓紧最后的时间查漏补缺,自行钻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书院内,随处可见陌生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