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河畔捕鱼(中)·技巧提升

来到河边后,张轩没有立刻让大家撒网,而是带着石和岩走到河边的芦苇丛旁。他拨开芦苇,指着水下的淤泥说道:“你们看,这里的水比较浅,淤泥里藏着很多小鱼和河虾,而且水流平缓,鱼群容易聚集。我们今天不在昨天的开阔水域撒网,就选在这里,先筑一道围堰,把这片水域围起来,再撒网捕鱼,这样鱼就跑不掉了。”

“围堰?”石疑惑地看着张轩,“是用石头把水挡住吗?”

“差不多,”张轩点头,指着岸边的石块和树枝,“我们用石头和树枝在水域周围筑一道矮墙,只留一个缺口,等鱼群都聚集到围堰里,再把缺口堵住,这样撒网的时候,鱼就只能在围堰里挣扎,不会跑到深水区去。”

族人们立刻行动起来。男族人负责搬运石块,将岸边的大小石块搬到指定水域边缘,按照张轩画的线,垒起一道半米高的石墙;女族人们则收集粗壮的树枝,将树枝插在石墙之间的缝隙里,再用藤蔓将石块和树枝绑在一起,加固围堰。叶和几个女族人还在围堰的缺口处,用细树枝编织了一道临时的“门”,方便后续堵住缺口。

筑围堰的过程比想象中复杂。一开始,石块垒得不够整齐,水流从缝隙中渗进来,围堰里的水位始终涨不起来。张轩看到后,指挥大家在石墙内侧铺上一层厚厚的水草和黏土,堵住缝隙:“黏土能吸水,水草能挡住泥沙,这样水流就渗不进来了。”

族人们立刻按照张轩的方法,从河边挖来黏土,和水草混合在一起,仔细铺在石墙内侧。果然,没过多久,围堰里的水位就慢慢涨了起来,形成了一片封闭的浅水区。石看着成型的围堰,兴奋地说道:“轩神,这样一来,鱼就算想跑,也找不到地方了!”

张轩笑着点头,示意岩等人准备撒网。这一次,岩站在围堰的缺口旁,另外三个男族人分别站在围堰的三个角落,四人齐声喊出口号:“一——二——三——撒!”渔网在空中展开,像一张巨大的伞,稳稳地覆盖了整个围堰水域。由于围堰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渔网刚落入水中,就能看到水面下传来阵阵骚动,鱼群在网中四处乱撞,激起层层水花。

“拉网!”张轩一声令下,岩等人同时发力,开始向岸边拉网。这一次,由于围堰的阻挡,拉网变得格外轻松,渔网很快就被拉到岸边。当渔网露出水面时,族人们都发出了惊叹——网中密密麻麻挤满了鱼,大的足有手臂粗,小的也有巴掌大,还有不少蹦跶的河虾,数量比昨天最多一次的收获还要多一倍!

“太多了!这么多鱼!”叶激动地跑过去,和其他女族人一起,用陶盆将鱼从网中捞出来。由于网眼缩小,没有一条鱼能逃脱,连最小的河虾都被牢牢困在网里。石拿起一条最大的鲤鱼,掂量了一下,笑着说道:“这条鱼够咱们部落十几个人吃一顿了!有了围堰和改进的渔网,以后捕鱼再也不用愁了!”

张轩看着满盆的鱼获,继续说道:“我们再筑几个小围堰,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在大围堰撒网,一部分人去上游浅水区筑小围堰,用树枝和藤蔓编几个小网兜,去捞河虾和小鱼苗——小鱼苗可以养起来,等长大了再吃,河虾做熏虾也很美味。”

族人们立刻分成两组。岩带着几个男族人留在大围堰,继续撒网捕鱼;石则带领另一组人,向上游走去,在水流更浅的区域筑小围堰。女族人们也分成两拨,一部分留在大围堰处理鱼获,一部分跟着石去捞河虾,叶主动承担起指挥女族人的任务,安排大家谁负责杀鱼、谁负责清洗、谁负责串鱼,分工明确,效率极高。

张轩则来到上游,指导石等人筑小围堰。小围堰比大围堰小一半,主要用于捕捉浅水区的小鱼和河虾。他教大家用细树枝编织网兜,网兜的网眼比渔网更密,几乎能挡住米粒大小的东西:“用这个网兜在浅水区慢慢捞,动作要轻,别惊动了河虾,它们一受惊吓就会钻进淤泥里,很难再找到。”

石拿着网兜,小心翼翼地在小围堰里捞了起来。一开始,他动作太快,吓得河虾纷纷钻进淤泥,捞了半天只抓到几只。张轩走过去,握住他的手,慢慢移动网兜:“要像摸猎物一样,慢慢靠近,网兜贴着水底,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这样河虾就来不及逃跑了。”

按照张轩的方法,石再次尝试,果然捞上来满满一网兜河虾,还有不少蹦跶的小鱼苗。“太厉害了!”石兴奋地举起网兜,向身边的族人展示,“你们看,这样捞又快又多!”

族人们纷纷效仿,用网兜在小围堰里捞鱼捞虾。由于动作轻柔,网兜细密,很快就收获了大量河虾和小鱼苗。女族人们则在一旁用陶盆将小鱼苗和河虾分开,小鱼苗被放进一个装满清水的大陶缸里,准备带回部落饲养;河虾则被串起来,挂在临时搭建的晾晒架上,等待制成熏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