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难度:★★★(需逐一排查线路用途、更换熔断线路、重新固定接线端子,耗时较长)

1. 核心电机:

? 状态:主体完好度 80%,轴承轻微锈蚀,启动线圈无明显损坏,仅需润滑即可正常运转

? 修复难度:★(最低难度,使用普通机械润滑油即可解决)

看着这份比之前更细致的状态报告,我心里一阵发凉 —— 电池组完全报废、6 根线路熔断、能量转换器电容鼓包,光是这些问题,就需要至少更换电池、线路、电容三种零件,而我现在手里只有从垃圾场捡来的备用滤芯和几节应急电池,根本没有适配的零件。

“系统,按照这个状态,修复 APU 需要哪些必要零件?我现在手里的资源够吗?” 我在心里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绝望。之前激活 APU 时用的是外接应急电池临时供电,现在要让它长期运转,必须修复内部供电系统,可我连最基础的电池都没有。

“基于宿主当前资源(无备用电池、仅有 5 米备用线路、无适配电容),常规修复方案(更换电池组 + 修复线路 + 更换电容)无法实施。” 系统的机械音停顿了一下,光幕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方案图标,“已生成‘临时替代方案’:放弃修复内部电池组,采用外部电源接驳方式为 APU 供电;优先修复关键线路(仅保留供电、控制核心线路),非必要线路暂时断开;能量转换器仅更换鼓包电容,风扇拆除,依赖自然散热 —— 该方案可实现‘最低限度运转’,满足基础照明与环境监测需求,且无需额外采购大量零件。”

“外部电源接驳?只修复关键线路?” 我瞪大了眼睛,这方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 在我看来,修复设备就该 “修到完好”,可系统居然提出 “断舍离”,只保留最核心的功能,用 “凑活” 的方式让设备运转,这简直是 “骚操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系统,这样‘凑活’真的可行吗?会不会导致 APU 二次损坏?” 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是 “老兵” 号目前唯一可用的辅助能源机组,要是因为临时方案弄坏了,后续修复会更麻烦。

“‘临时替代方案’已通过系统模拟验证,核心逻辑为‘优先保障关键功能,非必要功能舍弃’:

1. 外部电源接驳:使用宿主背包内的 E-90 应急电池(3 节串联,提供 12V 电压),通过临时线路接驳至 APU 核心供电端子,绕过损坏的内部电池组,仅满足核心电机启动与基础系统供电,能耗较低(每小时耗电 0.5kWh),3 节电池可续航约 12 小时,后续可通过更换电池持续供电;

2. 关键线路修复:仅保留‘电源输入线(2 根)、电机控制线(3 根)、能源输出线(2 根)’共 7 根线路,其余 21 根非必要线路(如故障报警线、远程控制线)暂时剪断并做好绝缘处理,避免短路风险,同时减少修复工作量;

3. 能量转换器简化修复:仅更换 2 个鼓包电容(可从宿主之前收集的废弃数据终端中拆解获取适配电容),拆除卡死的风扇,利用 APU 舱室的自然通风散热,经模拟,在 500W 低功率运转下,转换器温度可控制在安全阈值内(≤60℃)。”

系统的解释条理清晰,甚至在光幕上弹出了 “外部电源接驳示意图”“关键线路标识图”,连从废弃数据终端拆解电容的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看着这些详细的方案,心里的惊讶渐渐变成了佩服 —— 原来修复设备不一定非要 “完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凑活能用” 才是最实用的选择,这大概就是系统作为 “废品改造专家” 的核心思路。

“现在开始执行‘临时替代方案’,第一步:拆解废弃数据终端获取适配电容。”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之前在船员休息区捡到的废弃数据终端 —— 这是一个巴掌大的设备,屏幕碎裂,外壳锈蚀,但内部的电容很可能与 APU 的能量转换器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