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2 点 50 分,数据深渊边缘的星空被厚重的暗星云笼罩,只有零星的宇宙尘埃反射着微弱的星光。“老兵号” 像一尾沉默的鲨鱼,缓缓驶离 “先锋号” 前哨站的隐蔽航道,舰身的新型合金装甲在暗环境下自动切换为 “深空灰”,与周围的星云背景融为一体 —— 距离 “深渊之眼” 行动正式启动,还有 10 分钟。
驾驶舱内,莉娜紧握着操控杆,目光紧盯着前方的全息星图。星图上,代表 “碎石带” 的黄色区域已近在眼前,而红色的追猎者活动预警线,像一条毒蛇的信子,在碎石带外围闪烁。“距离碎石带还有 50 公里,准备启动‘深度隐匿模式’。”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 这是她第一次驾驶 “老兵号” 深入追猎者的核心活动区,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凯坐在电子战控制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 “信号优先级劫持程序” 的启动指令输入系统。“老兵号” 船体外部的 12 个 “环境模拟发生器” 同时启动,释放出与宇宙尘埃完全一致的电磁辐射信号;舰底的 “热信号抑制板” 将引擎温度从 300℃降至 - 50℃,与深空背景温度几乎持平;最关键的 “量子信号屏蔽层” 也已激活,能吸收 99% 的舰船内部信号,避免被追猎者的广谱探测器捕捉。
“深度隐匿模式启动完成!当前雷达反射截面 0.01 平方米,相当于一块中型岩石;热信号强度 0.05 瓦,低于宇宙背景辐射阈值;电磁信号完全屏蔽,已伪装成‘无信号源的宇宙尘埃团’。” 凯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却依旧保持着警惕,“星璃,远程感应是否正常?碎石带内有无异常能量波动?”
通讯器中传来星璃平稳的回应,她的灵能已通过 “灵能感应晶体” 覆盖至碎石带区域:“灵能感应正常,碎石带内有 3 处低频能量残留,符合追猎者侦察舰的引擎特征;未发现高强度能量波动,暂时没有巡逻舰活动迹象,你们可以按计划进入‘巨石阴影区’。”
莉娜轻轻推动操控杆,“老兵号” 的速度降至最低,像一片漂浮的羽毛,缓缓驶入碎石带。舰窗外,巨大的岩石块从旁掠过,最大的一块岩石表面布满深褐色的凹痕,像是被能量武器轰击过的痕迹 —— 这里确实是追猎者的活跃区域,危险无处不在。
当 “老兵号” 抵达预定的 “巨石阴影区”(一块直径 15 公里的巨型岩石背面),莉娜按下 “停泊锁定” 按钮,舰船稳稳固定在岩石的阴影中,从外部看,完全与岩石融为一体。“开始部署‘隐蔽传感器’和‘微型无人机’,凯,你负责传感器的参数校准,我来操控无人机。”
凯将 3 个巴掌大小的 “隐蔽传感器” 通过机械臂部署在岩石表面,传感器外壳采用与岩石相同的材质,表面还覆盖了一层 “伪装涂层”,能自动模拟岩石的温度和电磁特征。“传感器部署完成,已启动‘被动接收模式’,开始记录周围的能量残留和舰船轨迹数据。”
莉娜则在终端上启动了 4 架微型无人机,无人机的体积仅相当于拳头大小,外壳用新型合金制作,重量不足 100 克。她操控着无人机,像 4 只灵活的萤火虫,从 “老兵号” 的弹射口飞出,沿着岩石的缝隙,悄无声息地向碎石带深处飞去 —— 它们的目标,是星璃之前感知到的 “能量补给线” 和莉娜提出的 “能量紊乱区”。
“无人机已抵达能量补给线附近,开始记录能源数据。” 莉娜的目光紧盯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画面中,一道淡紫色的能量流在岩石间蜿蜒流动,能量流的末端连接着一个小型的 “能量补给站”—— 那是一个直径约 20 米的金属装置,表面刻着陌生的纹路,正是追猎者的技术风格。
“能量补给站的输出功率约 500 兆瓦,符合中型侦察舰的能源需求;能源类型为‘高纯度深渊能量’,与‘希望方舟’号遭遇的追猎者能量特征一致;补给站周围有 4 条舰船轨迹,间距均匀,说明追猎者侦察舰的补给频率固定,初步判断巡逻周期为 6 小时。” 凯快速记录着传感器传回的数据,终端屏幕上,能量曲线和轨迹图逐渐成型,“这是我们获取的第一份关键情报 —— 知道了巡逻周期,我们就能避开它们的活跃时段,安全收集更多数据。”
就在这时,星璃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警告!灵能感知到碎石带东侧有高频能量波动,正在快速向你们靠近!能量特征符合追猎者侦察舰,预计 10 分钟后抵达你们的监控区域!”
驾驶舱内的气氛瞬间凝固。莉娜立刻操控无人机返航,同时关闭了 “隐蔽传感器” 的 “主动记录模式”,切换为 “纯被动接收”—— 主动记录会产生微弱的电磁信号,可能被逼近的侦察舰探测到。“无人机已开始返航,预计 5 分钟后回收;传感器已切换至被动模式,停止所有主动信号发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凯则快速启动 “应急伪装程序”,在 “老兵号” 周围部署了 2 个 “信号诱饵”,诱饵能模拟 “小型岩石碎片” 的信号特征,同时释放微量的 “干扰烟雾”(一种能吸收电磁信号的特殊物质),形成一道 “信号屏障”。“应急伪装完成!即使侦察舰靠近,也会被诱饵和烟雾干扰,无法发现我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