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天”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不断扩散,最终改变了整个北地的势力格局。曾经不可一世的“平北将军”张狂,经此一役,精锐尽丧,只能龟缩在黑水峪老巢,靠着残存的兵力勉强维持,再也无力西顾。定北堡的吴振业更是彻底熄了剿灭撼山营的心思,转而全力固守,生怕那恐怖的“雷霆”降临到自己头上。
黑风山周边,获得了自立足以来最宝贵的一段和平发展时期。
但这短暂的和平,并未让山寨有丝毫松懈。胜利带来的不仅是威名,还有实实在在的压力和更重的责任。缴获自张狂部的兵甲粮秣堆积如山,需要清点入库;前来投靠的流民、溃兵和匠人络绎不绝,需要甄别安置;更重要的是,经过连番血战,撼山营自身也需要一场深刻的整顿和蜕变。
山洞核心会议上,韩墨首先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首领,诸位,如今我撼山营威震北地,兵甲渐丰,来投者众。然,名不正则言不顺,昔日草创之制,已难驭当下之势。需立规矩,明职司,方能如臂使指,应对未来更大风浪。”
沈炼深以为然。之前的管理更多是靠个人威望和临机决断,如今人口过千,能战之兵数百,再这样下去,必然滋生混乱。
“韩先生所言极是。”沈炼目光扫过众人,“徐老曾言,撼山易,撼心难。如今外患稍缓,正是整饬内部,凝聚人心之时。韩先生,徐老,劳烦二位,会同罗匠作、阿七,拟定章程,明确各司职守,订立赏罚条令。”
接下来的日子,黑风山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在韩墨和徐渊的主持下,参照古制并结合实际情况,一套相对完善的规章雏形逐渐确立。撼山营不再只是松散的军事团体,而是初步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架构。
沈炼为营主,总揽全局。下设:
· 军师祭酒:韩墨,负责谋划、外交、文书及部分内政。
· 匠作都尉:我,统领所有工匠,负责军械研发、制造、矿场及工坊管理。侯青为我的副手。
· 斥候校尉:阿七,负责情报侦查、渗透、反谍及特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