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允他探索新路,这已是非同寻常的信任与魄力。
“蒙毅。”
“臣在。”
“北疆军务,不可有丝毫懈怠。蒙恬处,需时刻警醒。新法若有涉军务之处,卿当与李斯及时通联。”
“臣遵旨!”
嬴政挥挥手,李斯与蒙毅悄然退出。
耳房内,嬴政独自沉思良久。
宋朝的“文治”、“经济”、“技术”景象,虽隔着万载时空,却如同一面模糊的镜子,让他看到了帝国未来的另一种可能轮廓。
取其精华,固我根基,此路虽险,却值得一探。他低头看着案上扶苏记录的厚厚竹简,目光深邃。
翌日,阳狱。
扶苏早已起身,眼神灼灼,显然一夜未眠,沉浸在昨日的震撼与思考中。
“先生醒了!”扶苏连忙行礼,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急切,“学生思虑一夜,于宋朝之制,尚有万千疑问,恳请先生不吝赐教!”
赵天成打着哈欠,瞥了他一眼:“啧,精神头挺足啊。行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今天想听点啥?接着唠宋朝?”
“正是!”扶苏连忙道,“昨日先生言及宋朝文治昌明,经济繁荣,学生心向往之。敢问先生,其国政治理,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其君臣如何运作如此庞大之帝国?彼时朝堂之上,风气如何?可有……可有似‘横渠四句’般警醒后世之言行?”
隔壁耳房,脚步声极轻微地响起。嬴政、李斯、蒙毅再次就位。昨日关于宋朝的讨论,已让他们无法忽视这个看似“文弱”却拥有惊人韧性的“万年古国”。
赵天成揉了揉眼睛,似乎才想起设定:“哦,那个宋啊?离你们这儿可远了,一万年呢!那时候的天下,可比你们现在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