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这……这如何能做到?其理何在?

“于是,李斯、赵高、胡毋敬这些人,就以秦篆为基础,‘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创造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这东西线条均匀圆转,结构更加规整、定型,强调对称和平衡,确实漂亮,也便于在竹简上书写和刻印。然后颁布天下,强制推行。”

说到这里,赵天成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但是啊,苏公子,文字的发展规律,从来都是向简便、高效、易于书写和传播的方向演进的。小篆好看是好看,规范是规范,但写起来太费劲了!弯弯绕绕,笔画复杂,对于需要大量、快速书写的底层官吏和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太麻烦了。”

扶苏心中一动,他似乎隐约抓住了什么。

赵天成知道大秦官员们正在大力推行小篆的同时,在民间,在日常公务的快速书写中,一种源自草率急就的篆书草写体——也就是隶书的萌芽,早就已经产生了!

传说程邈在监狱里把它整理完善了。

隶书把篆书的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破坏了象形结构,但书写速度大大加快!

这其实是文字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叫做‘隶变’!

这才是真正顺应时代需求、提高沟通效率的东西。

赵天成的声音带着一种先知般的笃定。

“所以,别看现在小篆是官方正体,风光无限。我告诉你,未来真正能流传下去、成为主流的,很可能是更简便的字体。文字的意义,核心在于有效地记录和传播信息,而不是保持某种古老而繁琐的‘美观’形式。一切阻碍效率的,终将被淘汰或改良。这就是文字发展的大道!”

“文字,”赵天成最后肃然道,虽然姿势依旧懒散,但语气却前所未有的郑重。

“它不仅仅是圣人的恩赐,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是文明的载体和催化剂,是跨越时空的思想桥梁,是拥有自身演变规律的生命体。它从原始的刻画中来,向着更高效、更便捷、更普及的方向去。它的终极意义,在于打破信息的时空壁垒,让知识和思想得以积累和共享,最终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滚滚向前。”

一番长篇大论,跨越数千年文字发展史,从原始记事到甲骨金文,从文字异形到书同文,再到隶变规律和文字的本质意义,信息量庞大无比,观点超前骇人,却又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扶苏早已听得如痴如醉,心神激荡,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仿佛被一道又一道智慧的闪电接连劈中。

他脑海中轰鸣作响,过去对文字的所有认知被彻底颠覆、重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