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大庆朝廷并非只守不攻。
庆帝已任命大将军陈玄为北伐大元帅,正在暗中集结南方各州的兵力,计划等冬季过后,便主动发起北伐,妄图夺回北方失地。
我们若不抢在他们准备就绪前出手,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说到这里,诸葛亮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个关键隐患。
“除此之外,北边的大梁也不容忽视。
我们的情报网已确认,大梁朝廷近期已彻底变天——前太子金顺被杀,安王金荣登基为新太子,而梁皇重病缠身,早已不能理政,如今大梁的军政大权,全落在金荣手中。
金荣此人野心极大,掌权后立刻下令整顿军队,提拔了不少主战派将领,显然是在积蓄力量。”
“主公试想,一旦等到明年开春,我们若按原计划南下攻庆,北边的大梁极有可能趁虚而入。
金荣新掌大权,急需一场胜仗立威,而攻打北方四州,就是最好的选择。
更危险的是,大庆与大梁虽素有摩擦,但在共同对抗秦军这件事上,未必不会暂时联手——大庆牵制咱们的南下主力,大梁则从背后突袭燕州,到时候秦军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秦军虽强,但同时应对大庆百万主力和大梁的突袭,难度极大。
我军的兵力本就有限,若分兵防守北线、进攻南线,两处都会陷入兵力不足的困境;
若集中兵力攻庆,北线就可能被大梁攻破,届时不仅军心会乱,百姓也会再次陷入战乱,我们苦心经营的北方根基,很可能毁于一旦。”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臣认为,南下征战必须提前,不能等到明年开春。
最好在一个月内,待新兵完成基础攻城训练,便立刻出兵,以雷霆之势突破庆军北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逼迫庆军主力从防线中调出,与我军在野外决战。
只要能在野战中击溃庆军主力,后续攻城便会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