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南征,慢不得!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腹背受敌,牢牢掌握战局主动权。”

贾诩听着诸葛亮的分析,眉头微蹙,随即起身补充道。

“孔明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臣也清楚眼下局势紧迫,夜长梦多。

但现实情况是,新兵训练才刚开始不久——这十五万新兵里,有大半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连基本的队列、兵器使用都还不熟练,更别说攻城战需要的爬梯、架桥、配合战术了,连最基础的体能训练都没完成。”

“更棘手的是,不到一个月,北方就会进入冬季,到时候气温骤降,大雪封路,不仅士兵训练会受影响,军械调配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小主,

若强行在一个月内出兵,新兵连战力都没形成,带着这样的‘半拉子’军队去攻庆军的坚固防线,无异于让他们去送命——到时候不仅攻不破防线,还会折损大量兵力,反而让大庆看了笑话,动摇军心。”

贾诩叹了口气,又道:“臣并非反对南下,只是觉得需权衡利弊。

我军虽怕腹背受敌,但更怕‘仓促出兵,一败涂地’。

眼下最稳妥的,是先加快新兵训练节奏,同时让罗网密切盯着大梁和大庆的动向,若他们有异动,我军再灵活调整——毕竟,一支有战力的军队,才是打赢战争的根本。”

诸葛亮立刻接过话头。

“文和兄,我并非不顾及新兵的安危,而是眼下局势,‘以战代训’才是最快让新兵成长的办法!

纸上谈兵练不出真本事,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战场,见了血、扛过压力,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从农夫变成能打仗的士兵——秦军主力军团战力强大,完全可以稳住战场局面,让新兵在实战中学习攻防,几场仗下来,就能练出老兵的血性。”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现在怕牺牲,等大庆和大梁联手打过来,到时候牺牲的只会更多,连北方四州的百姓都要遭殃!我知道你是心疼士兵,想让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但时机不等人啊!”

“眼下大雪还没落下,官道尚且通畅,粮草运输还能保障;庆军的防线虽在,但百万大军尚未完全磨合,正是秦军突袭的好机会。一旦等大雪封路,或者庆军彻底稳住阵脚,再想动手,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