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率先发言:陛下,此乃北燕内政,我大雍不宜插手。但可加强边境防务,以防战火蔓延。
户部尚书却道:臣以为,可暗中支持萧玦。若他得位,必感念我大雍恩情,于两国交好有利。
温晚晴心中一动,这倒是个名正言顺帮助萧玦的机会。
父皇,她出列道,儿臣以为,可派遣使团以调停为名前往北燕,见机行事。
雍帝沉吟片刻:准奏。永宁,就由你负责此事。
温晚晴强压下心中的惊喜,恭敬领命:儿臣遵旨。
使团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快。
温晚晴特意挑选了一批精干的侍卫和谋士,又以熟悉北燕事务为由,带上了礼部几位与萧玦交好的官员。
十日后,使团正式出发。
临行前,温晚晴特意去了一趟听竹轩。
这里依旧保持着萧玦离开时的模样,书案上还摊着一本未看完的《孙子兵法》,旁边放着半盏早已冷透的茶。
她轻轻抚过书页上熟悉的批注,心中百感交集。
等我。她轻声道。
使团一路北上,越接近边境,气氛越是紧张。
随处可见逃难的百姓,听说萧琰的军队正在四处抓捕支持萧玦的人。
这日,使团抵达边境重镇雁门关。
守将禀报,萧玦的军队就在百里外的落霞城。
准备一下,明日前往落霞城。温晚晴下令。
然而当夜,变故突生。
三更时分,驿馆外突然传来喊杀声。
温晚惊醒,刚起身就见侍卫长匆忙来报:公主,有刺客!
可知来历?
看身手,像是北燕来的死士。
温晚晴心中一凛。
萧琰的动作比她想象的还要快。
保护使团文书,其他人随本宫迎敌!
驿馆内顿时乱作一团。
温晚晴在侍卫的保护下退到内院,听着外面的厮杀声,心中焦急。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突然破窗而入,直取她面门!
公主小心!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随即一道身影闪电般扑来,将她护在怀中。
温晚晴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再定睛看时,发现自己被一个黑衣男子护在身下,而那支箭正插在男子的肩头。
你......她看着男子熟悉的眼睛,一时语塞。
男子迅速起身,扯下面巾,果然是萧玦!
只是比在京城时清瘦了些,眉宇间多了几分风霜。
公主受惊了。他忍着肩伤,依旧保持着礼节。
你的伤......
无碍。萧玦简洁地道,此地不宜久留,请公主随我来。
在萧玦的护卫下,温晚晴一行人顺利突围,趁着夜色离开了雁门关。
直到天亮时分,才在一处隐蔽的山谷停下休整。
你怎么会在这里?温晚晴一边为萧玦处理伤口,一边问道。
萧玦的肩伤不深,但流血不少。
他忍着痛道:得知公主前来,下官便连夜赶来接应。幸好及时赶到。
温晚晴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心疼:你如今是北燕皇子,不必再自称下官了。
萧玦却坚定地摇头:在公主面前,玦永远都是下官。
温晚晴手上动作一顿,抬眼看他。
四目相对的瞬间,她看到那双深褐色的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目标好感度+5,当前好感度90/100。】
先处理伤口吧。她低下头,继续为他包扎。
在萧玦的护送下,使团顺利抵达落霞城。
这座边境小城如今已成为萧玦的大本营,城头飘扬着他的旗帜,守军纪律严明,与传闻中北燕军队的散漫截然不同。
看来你治军有方。温晚晴赞叹道。
萧玦谦逊地道:都是公主昔日教导有方。
安顿下来后,萧玦立即召集将领议事。
温晚晴作为大雍使节,也列席会议。
据探子回报,萧琰已亲率五万大军前来,三日内便可抵达落霞城。一个将领禀报道。
众将闻言,面色凝重。
落霞城内只有两万守军,敌众我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