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女儿……”扶苏轻声问,“她现在……”
“在村里教娃娃念书呢。”姜石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说要让山里的娃多认点字,别像她似的,只会写自己名字。前儿还跟俺念叨,说石门山的石碑上故事写得好,要带娃娃们去看看,让他们知道祖宗是咋过日子的。”
孙健和扶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暖意。原来那些被守护的,也在悄悄守护着别人;那些被记住的,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把记忆传下去。
姜石起身要走,孙健拉住他:“大爷,我们跟您去趟姜娞村吧?想看看那片桃林,也想……见见姜媛姑娘。”
姜石眼睛一亮:“那敢情好!正好让大妞跟你们学学,咋把故事讲得那么活。”
三人骑着自行车往姜娞村去,姜石在前头带路,车铃叮铃铃响,惊起路边的麻雀。越往南走,空气里的桃香越浓,远远望见一片粉白的花海,像天边落下来的云彩。
“到了。”姜石指着村口的老桃树,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这树有百十年了,俺爹说,是当年姜媛姑娘她奶奶栽的。”
树下,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女子正教几个娃娃认字,声音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她转过身,眉眼间竟和记忆里的姜媛有七分像,只是少了些野气,多了些温和。
“爹,这是……”女子迎上来,看到孙健和扶苏,忽然愣住了,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那里也挂着块桃木牌,刻着“安”字。
“这就是孙师傅和扶苏先生。”姜石笑着介绍,“他们要来看桃林呢。”
女子脸一红,挠了挠头,那动作竟和孙健记忆里的姜媛如出一辙:“我叫姜桃,你们叫我小桃就行。我娘……哦不,我奶奶常说,当年多亏了两位先生,我们姜家才能守住这片桃林。”
孙健看着她,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当年姜媛送他离开时,往他怀里塞了袋桃干,说“吃了俺家的桃,走到哪儿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如今看来,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