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碗饭,我端得堂堂正正!

“播不出去,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扛。”苏霓斩钉截铁,“但如果成了,它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勋章。”

拍摄第一天,江曼就听说了这个消息。

她正在用高级指甲油修饰着自己完美的指甲,听到助理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冷笑:“《街巷烟火》?真是穷途末路,什么馊主意都想得出来。拍点阿猫阿狗的琐碎生活,就想翻天?天真。”

她眼珠一转,对身边的另一位主持人周丽华使了个眼色。

周丽华心领神会,立刻拨通了人事科的内线电话,用伪装过的声音匿名举报:“我要举报专题部的苏霓,她涉嫌将台里关于媒体融合改革的内部会议纪要,泄露给《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以此换取对她个人的舆论支持!”

胡志强台长看到这份打印出来的举报材料时,眉头紧锁。

他本能地觉得这事有蹊跷,苏霓的为人他清楚,不是那种会用下三滥手段的人。

但举报材料里附上的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却让他不得不警惕起来。

截图上,一个酷似苏霓的头像,正和备注为“南都-王记者”的人谈论着“会议精神”和“版面位置”。

尽管疑点重重,但“泄密”是高压线,胡志强不敢怠慢,只能按照流程,将举报材料上报备案,并口头指示人事科“暂缓讨论一切与苏霓相关的评定事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已被停职调查的广告部主任赵德海,不知从哪得知了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托人给江曼传话,言辞阴狠:“只要能彻底把苏霓按死,我愿意交出当年中秋晚会招标的‘真实报告版本’。”

江曼心中一喜。

那份报告,足以证明苏霓当年是如何顶住压力,拒绝了赵德海推荐的劣质舞美供应商,从而得罪了他。

如果操作得当,完全可以歪曲成苏霓“排除异己,打压同事”的黑料。

一张针对苏霓的天罗地网,在无声中悄然合围,只等着将她彻底吞噬。

第三天深夜,拍摄进入了最关键的一环——采访在老城区卖糖水的吴老太太。

狭窄的巷子里,吴老太太的糖水摊只亮着一盏昏黄的灯泡。

苏霓团队的到来,并没有打扰到这位老人的平静。

采访快结束时,苏霓按照计划,轻声问出了那个问题:“婆婆,您这辈子,最怕什么?”

老人浑浊的眼睛望向远处黑漆漆的江面,沉默了很久。

她颤巍巍地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张被摩挲得边角发白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笑容憨厚的年轻男人。

“怕忘了他。”老人的声音平静得像一碗没有波澜的糖水,但每个字都仿佛泣着血,“老头子修那座跨江大桥的时候,掉进江里,人就没了。那年,我才三十八。他们说,他是临时工,不算工伤,一分钱抚恤金都没有……可他修的那座桥,现在每天都有几万人从上面过。”

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

李建军的眼眶红了,他看到老人的手,那双布满沟壑和老年斑的手,正轻轻摩挲着手边一碗她自己舍不得喝的红豆沙的碗沿,仿佛在抚摸爱人的脸颊。

“那我再问您,您最盼什么呢?”苏霓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泛起了一点点微光。

“我不想他白死。我想让他修的桥,也记得他这个人。”

那一刻,巷子里静得能听到风声。

李建军悄悄关掉了刺眼的补光灯,任由清冷的月光透过巷子顶棚的缝隙,温柔地洒在老人和那张老照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