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的红头文件下来得干脆利落。
“国家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研究室管理,编制单列。”
公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角落,却像一颗静默引爆的核弹,在体制内外掀起层层涟漪。
没有高调发布会,没有领导站台合影,甚至连挂牌仪式都只由三位副职代为出席。
苏霓没去。
她坐在科技园区顶层的操作间里,窗外晨光铺满城市天际线。
指尖轻点,“蜂巢镜像”后台跳出最终确认弹窗:【“开源共识”项目移交程序启动,托管周期十年,自动解密机制已设定。】
许文澜站在她身后,眉头微蹙:“真的不留一点控制权?这可是你五年的心血,是撬动整个系统变革的支点。”
苏霓笑了笑,眼神清亮如洗。
“真正的影响力,是从不需要握紧的时候开始的。”
话音落下,她按下回车键。
屏幕泛起一圈淡蓝色波纹,数据流如星河倾泻,悄然汇入一个名为“公众数字权益基金会”的新节点。
那一刻,仿佛有某种无形之物挣脱了掌控,飞向更广阔的人群——那些曾被忽略的声音、被压制的记录、被抹去的真相。
而就在同一时间,百米之外的会议中心,陆承安正笔直站在签约台前。
黑色西装熨帖如刃,目光沉稳扫过全场。
他代表刚挂牌的国家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与“蜂巢镜像”开源社区签署首份战略合作协议。
台下坐着各大部委观察员、学术机构代表、媒体记者,空气紧绷得几乎能听见呼吸声。
闪光灯骤然亮起。
一名记者起身发问,语气咄咄:“陆律师,请问这项合作是否意味着官方平台向民间组织低头?毕竟‘蜂巢镜像’从未注册备案,其运作模式也缺乏监管框架。”
全场安静。
陆承安微微侧身,唇角浮现出一丝极淡的弧度。
“不是谁向谁低头,”他说,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遍会场,“而是规则终于找到了最适配它的土壤。”
台下有人愣住,随即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合作,而是一场范式的逆转。
过去,制度塑造行为;而现在,行为沉淀为制度。
那些从田间地头生长出来的记录方式、从街头巷尾自发形成的表达逻辑,正被国家机器郑重接纳,反哺进治理体系的核心。
掌声响起时,陆承安并未抬头致意。
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远处高楼的一扇窗后。
那里,苏霓静静站着,身影逆着光,像一幅未完成的剪影。
当天傍晚,许文澜将《公众数字记录通用规范(建议稿)》最后一稿提交至专家组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