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树荫底下说点真话

她的目标,锁定了明德中学的校园网络。

“有意思。”她喃喃自语。

近三个月,该校师生访问“记忆角”平台的频次,高居全省榜首。

一条红色的高亮数据线格外刺眼——IP地址集中指向心理辅导室和高二政治课教研组。

她随手拨通了赵小芸的加密线路,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小芸,情况跟你预估的一样。但你注意到没有,后台的提问变了。以前是‘我们那里发生过这种事吗’,现在是‘为什么当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我看到了,比你看到的更直观。”线路那头,赵小芸的声音压得很低,背景里传来学生们熙熙攘攘的喧闹。

她今天伪装成一位来参加开放日的学生家长,胸前还挂着一张临时出入证,正不着痕迹地穿行在各个班级的成果展陈区。

高二三班的教室后墙,一幅巨大的时间轴海报瞬间攫住了她的视线。

海报从天花板一直垂到地面,中间画着一条粗大的红线,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红线左侧,是教科书上标准的历史大事记: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港澳回归……一个个闪光的节点,工整地用印刷体标注着。

而红线右侧,则是一条用各种笔迹、歪歪扭扭拼接起来的“另一条时间线”:

“1992年,课本说伟人南巡。我奶奶说,那年爷爷的厂子倒了,第一次出远门打工。”

“1998年,我们众志成城战胜洪灾。我姥爷说,村里的大堤其实早就有人举报是豆腐渣工程,没人理。”

“2008年,举国欢庆。我爸说,他所在的建筑队为了‘市容’被赶到五环外,整整三个月没活干,家里停电了整整一夜。”

最后那句“国家记得胜利那天,我家记得停电那夜”,被一个不知名的学生用红笔醒目地圈出,旁边打了个巨大的感叹号。

赵小芸心头一震,迅速举起手机,假装在拍摄孩子们的作品,悄悄将这张海报拍了下来,加密发送给了林晚。

图片下方,她只附了一句话:“他们已经开始自己画地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