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盆里的火微弱地跳动着,映照着四人神色各异的脸。
扶苏彻底沉浸在赵天成所描绘的苏轼生平及其诗词意境之中,脸上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向往与深深的感慨。
那般曲折坎坷却精彩绝伦的人生,那般豁达乐观的胸襟,那般绚丽夺目的文采,以及即便在绝境中也从未放弃教化百姓、热爱生活的行为,几乎完美契合了他对“贤臣”、“文士”、“智者”的所有想象。
那“宋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竟能孕育出如此人物?
他对其文治的向往又深了一层,几乎到了心痒难耐的地步。
李由内心的震撼已是无以复加,如同被一场巨大的海啸反复冲刷。
他原本对父亲让他来狱中向一个死囚学习的命令感到极度困惑甚至荒谬,此刻却只剩下了强烈的惊骇和一丝隐约的、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这位赵先生,竟能如此清晰、生动、细节丰富地讲述一个万年前人物的生平轶事,甚至信口吟诵出其众多诗词佳作,且每一首都如此惊人,足以传唱千古!
这已远远超出了“博闻强记”的范畴,近乎鬼神之能了!
难道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贯通古今未来之人?
父亲李斯和长公子扶苏那异常的态度,此刻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他再看赵天成时,眼神里已充满了敬畏、探究以及一丝火热的求知欲。